蘇相合作區
近日,航天科工空天動力研究院項目迎來新節點——該項目建設工程已完工,目前已進入竣工驗收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正式投產,投產后將為蘇相合作區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再添助力。
據了解,航天科工空天動力研究院項目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十一研究所出資控股,規劃以航空活塞發動機、新型能源動力、機電液一體化產品、智能制造為公司主營業務,承擔三十一所空天動力對外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國內外空天動力產品批量制造業務等。項目采取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其中一期占地164畝,規劃建筑面積5.66萬平方米,建設包括動力產品整機和零部件為代表的研發、生產、試驗、檢測條件,計劃打造成為國家示范性的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和規模化、智能化的制造基地。
在加快推進項目竣工驗收的同時,航天科工空天動力研究院在蘇相合作區的租賃項目也取得新突破,由其傾力打造的空天動力裝置智能工廠,集成領域內智能制造技術,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體系,為航天領域的制造升級樹立了新標桿。據介紹,空天動力?裝置智能工廠開創性采用異地協同智能制造模式,工廠以三十一所的ERP-PDM-MES一體化系統和系統級數字化產線核心技術為依托,在蘇州建成包含兩大車間、八大產線的智能制造基地。這種“北京-蘇州”的雙中心布局,打破了傳統制造地域的限制,通過構建網絡總體架構實現了兩地生產數據的互聯互通。
走進位于平謙國際(蘇相)科學產業園的空天動力裝置智能工廠,135臺套高端裝備在機加、焊接、熱表等9大專業領域各司其職,8條數字化柔性產線正全速運轉,沖壓發動機與渦輪發動機的關鍵組件在傳送帶上無縫流轉,從原材料入廠到成品下線,全程不見人工干預的智能化生產鏈條清晰可見。在中央控制室,巨大的電子屏上數據流實時跳動——這正是工廠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制造運營系統。APS與CPS系統正動態調整生產排程,MES系統將訂單、采購、生產等全生命周期數據串聯成環,整個生產鏈路如精密鐘表般協同運轉。與此同時,數字化智能空壓站的儀表盤閃爍著綠色節能信號,該系統不僅能夠提高供氣系統的穩定性與效率,還可節能20%~30%,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
據悉,航天科工空天動力研究院項目落戶蘇相合作區以來,以“邊建設、邊研發、邊生產”穩步推進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今年4月,研究院與姑蘇實驗室、蘇州大學簽署平臺共建合作協議,共同建立航空航天高性能設計、新材料新工藝制造與驗證公共服務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研究院始終致力于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未來將以空天動力智能工廠為依托,持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建設航天強國、數字中國貢獻力量。
編輯 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