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第三屆“和·融”社區治理大賽圓滿收官。從首屆“破繭”到三屆深耕,斜塘街道“和·融”社區治理大賽已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社區治理創新之路。三年來,大賽始終以“項目化運作、制度化推動、在地化培育”為核心,三屆共計48個項目累計開展活動538場,服務近10790人次,整體滿意度達95%以上。
本屆大賽更秉持“向人群更近、與空間更融、讓治理更精、使共建更實”的核心理念,聚焦精準人群關愛、社區嵌入式更新、微空間活化運維、微治理主體培育四大治理方向,征集并實施12個創新項目,服務覆蓋全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治理成績單。
固本強基,筑牢制度之基
規范,是治理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為確保項目設計科學、執行過程標準,治理成效提升,第三屆大賽在啟動之初就推出了《2024年斜塘街道“和·融”社區治理創新大賽項目服務指標庫》。這份手冊以服務目標清晰化、操作流程標準化、成效導向明確化為核心,系統構建了社會組織項目管理的規范化操作體系,通過建立量化管理指標、透明化執行流程、可追蹤評估機制,既為機構提供實操指引,又顯著提升了項目的管理效能,成為兼具標準化、嚴謹性與實用性的項目管理權威工具。
斜塘街道社工站創新實施“全過程評估+全程化督導”的雙軌機制,通過日常監測、專業督導、節點審核等方式,及時疏通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堵點,有效糾正執行中的偏差,引導社會組織實現從“活動操盤手”向“機制構建者”的成長蛻變,將“規范”二字深深嵌入治理的每一個環節,確保服務方向不偏航、方式更精準,為社區治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可靠的組織根基。
機制探路,激發創新之力
實踐,是檢驗與創新的沃土。縱觀本屆12個項目的生動實踐,部分項目成功跳脫傳統的服務供給框架,展現出從單純“服務導向”向深度“機制嵌入”與“多元共治”演進的蓬勃活力。大賽也在參與方式上,創新打破“服務者-服務對象”的單一壁壘,構建起“議題驅動+主體共建”的復合路徑。
美頌社區“與鄰共享咖啡香”項目匠心獨具,借由咖啡社交場景搭建協商議事平臺,建立起清晰的議事流程、參與規則和反饋閉環,成功引導居民從服務的被動受益者轉變為社區事務的主動協作者。在治理機制探索上,藺惠社區“汪汪巡查小隊”項目以文明養寵這一熱點議題為支點,通過制度章程建設和志愿者有效激勵,初步構建“議題聚焦+隊伍支撐+制度保障”三位一體的微治理運行模型,讓規則意識深入人心。在空間運維創新上,敦煌社區“口袋公園+”項目突破傳統功能定位,巧妙融合老年健身、兒童娛樂、社群互動等多重需求,精心打造出可復制推廣、充滿活力的多功能社區空間治理新樣板。這些源于基層、扎根實踐的機制性探索,不僅顯著增強了項目自身的韌性與可持續性,更為斜塘街道社區治理積累了“自下而上”的共治智慧和本土化路徑。
協同賦能,催化治理躍升
本屆大賽在項目覆蓋面、服務觸達率、居民滿意度等核心維度上均取得了突破性提升,累計開展服務199場,覆蓋居民4088人次,滿意度達95.8%,社區整體認可度攀升至96.56%。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項目在四大戰略方向上精準發力、協同共進的生動體現。
精準人群關愛板塊深耕“一老一小”,如街道“蘇扶助困,幸福萬家”項目織密了“社工專業引領+社群互相支持+社會資源鏈接”的立體幫扶網絡,為困境家庭送去溫暖曙光;金星苑社區“家倍精彩,育見未來”項目則錨定家庭教育痛點,精心設計親子互動與家庭氛圍改善任務包,助力科學育兒理念在社區生根發芽。
社區嵌入式更新板塊著力打通老舊空間、閑置資源與居民情感認同的紐帶,以“更新載體+社區文化+共建過程”三位一體模式,在尊重社區歷史肌理的前提下,有效引導居民重新認知并深度參與公共空間的塑造與煥新,實現“空間可視、參與可感、議題日常”的治理境界。例如彩蓮社區“博愛彩蓮”項目將農耕文化基因融入社區空間再造,既扮靚了家園環境,又傳承了地方文脈,更促進了鄰里互動。
微空間活化運維板塊直面“空間閑置”與“治理失焦”的結構性難題,通過認領制激發責任、協商制凝聚共識、激勵制煥發熱情等創新機制,有效喚醒居民沉睡的責任意識與公共精神,推動其角色從“治理對象”向“治理行動者”華麗轉身。荷韻社區“綠意共享園”項目探索的“志愿認領+協作管養”綠色治理模式,正是這一機制的鮮活實踐。
微治理主體培育板塊則通過精準議題嵌入、角色轉化、孵化組織力量等多元手段,持續拓展社區治理參與主體的廣度與深度,逐步構建起“居民意愿為核心、志愿隊伍為骨干、制度機制為支撐”的多元協同、活力迸發的治理新生態。
三屆耕耘,微光成炬。“和·融”社區治理大賽不僅成功落地了數百場浸潤人心的溫暖服務,更孵化培育出一系列可復制、能推廣、可持續的治理新機制、新路徑、新主體,為擘畫“未來新城,和美斜塘”新圖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未來,斜塘街道將持續深耕細作,推動優秀項目成果的轉化與復制,加速建設匯集精華的“項目案例庫”、易于操作的“方法工具包”,讓“和·融”所蘊含的治理力量如春風化雨般滲透滋養到每一個社區角落,精心繪就更加和美宜居的幸福生活新畫卷。
編輯 高雯慧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