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9月17日下午,蘇州工業園區人大工委組織部分在園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產業鏈+法律服務”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和座談交流,深入了解園區法律服務特色及產業鏈法律服務需求,為助推法律服務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優化園區法治營商環境建言獻策。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園區開放程度、經濟密度、創新濃度均居全國前列,優質的營商環境更成為園區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年來,園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加速高端要素集成、創新布局服務矩陣、強化服務品牌賦能,推動蘇州自貿片區法律服務中心高標準運營;聚焦企業“走出去”“引進來”,聚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能級,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立足園區“623”產業體系,深化“產業鏈+法律服務”融合創新,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座談交流中,園區政法委(司法局)、投促委、自貿區綜合協調局、園區法院、園區檢察院及相關律所,結合自身職能,分享了各自在“產業鏈+法律服務”方面的創新舉措、服務經驗及趨勢洞察。與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結合實際,聚焦專業律師人才培養、提升法律服務“量、質、效”、精細精準法律服務內容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會議指出,產業鏈是主體,法律服務要圍繞產業鏈展開。法律服務機構要聚焦產業特色,推出更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精準服務;要持續關注產業布局、產業鏈前沿動態和發展需求,不斷提升自身服務能力,拓展業務內容;要聯動海內外資源,匯聚多元合力,提升特色服務能力。園區人大工委也將持續關注“產業鏈+法律服務”進展,協同相關部門和機構,為持續優化園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積極貢獻力量。
會前,園區人大工委一行還走進南岸新地涉外法律服務站,實地感受了園區涉外法律服務對企業跨境出海的有力支撐。
編輯 顧雅芳
2025年9月18日